在繁华都市的江心,有一片亟待守护的生态净土——北帝沙·生态公园岛。4月6日,鹏瑞公益基金会启动“岛屿伙伴”公益计划首场生态保护行动。本次活动以"守护城市生物多样性"为核心目标,最终邀请了10组志愿者家庭参与首场试点,从生态知识学习到自然观察,再到现场清理与堆肥实践,志愿者们以脚步丈量岛屿,用双手传递温度,践行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理念。
此次行动是“岛屿伙伴”公益计划的首场实践,旨在推动城市生态保护工作。通过自然教育与生态实践结合,唤起更多人对自然保护的关注。经过前期筹备与多方协调,基金会计划持续开展志愿服务,将北帝沙·生态公园岛打造为鸟类栖息地的标杆示范区域,实现“人鸟共生”可持续模式,推动岛屿生态价值向科研、文化艺术等教育领域多维延伸,为城市生态多样性的提升提供创新样本。
第一站:知识赋能,解锁生态密码
活动伊始,由资深生态学者和自然教育导师通过趣味游戏,带领孩子们认识入侵自然生态的“不速之客”,感受本地物种与外来入侵物种之间的“资源攻守战”,以寓教于乐的游戏模式,引导孩子们关注自然中隐藏的生态危机。课程结合北帝沙·生态公园岛特有生态数据,让生态知识的传递既严谨又生动。
第二站:自然观察,邂逅生命奇迹
志愿者们跟随专业自然教育导师,发现隐藏在岛上的“植物刺客”的身影。从身披挂钩的“粘人”百花鬼针草,到冒充牵牛花的五爪金龙,再到那绚烂多彩的马缨丹和被称为“植物绿癌”的薇甘菊,这些都是改变本地生态平衡的“不速之客”。大家一边学习观察,一边迅速掌握识别技巧与清理方法,为后续行动储备“生态技能包”。
岛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,就像一本生动有趣的故事书,为孩子们展现了一幕幕精彩有趣的画面:苍鹭展翅掠过天空,白鹭和池鹭在滩涂隐身觅食;林间传来了红耳鹎的欢歌和八哥的嬉戏声,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褐翅鸦鹃的惊鸿一瞥。志愿者们还学习到了植物界的生存智慧,比如先锋树种构树能在干旱贫瘠的土壤中顽强生长,幼苗的叶子为了适应环境,长成了不规则的叶裂,既减少了水分蒸发,又避免了昆虫的啃食。
“原来城市里还有这么多不一样的鸟和植物啊!”一位小志愿者感叹道。导师赞同道:“如果大家一起来保护北帝沙的生态环境,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珠江水系和粤港澳大湾区最鲜活的生态乐园。”
第三站:实战清理,变“入侵”为资源
戴上手套、拿起工具,志愿者们深入田间,化身岛上生态农田的守护者,精准清理外来入侵物种——白花鬼针草。这些“植物刺客”的带刺种子极易传播,大家边清理边互相提醒:“小心别成为它的‘帮凶’!”
清理后的植物并未浪费。通过生态堆肥技术,它们被转化为滋养土地的肥料,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。这不仅减轻了入侵物种对本土植物的竞争压力,还通过堆肥技术实践了“零废弃”的环保理念。通过生态实践,大家也学会了辩证看待自然界,这些被作为入侵物种的植物,在他们的家乡却是本土物种,成片开花的植物还具有一定的观赏性。通过清理,可以让它们进行一定的生态价值转换,这不仅需要生态智慧,还需要学会独立思考以及辩证的思维方式。
活动圆满收官:证书授予与纪念
在活动的尾声,每位志愿者都获得了一份公益实践证书,这份证书记录下了他们这段特别的自然守护经历。孩子们高举证书的笑容,成为了自然教育最生动的注脚。
“今天的清理活动只是一个起点。”鹏瑞公益基金会代表表示,“完成首场试点后,我们会总结经验,为持续开展系列‘岛屿伙伴’公益活动作准备,号召更多人参与生态保护。”
未来,北帝沙·生态公园岛的“岛屿伙伴”公益计划将继续推进。该计划致力于将岛屿打造成自然教育的开放课堂、城市鸟类栖息地的范本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纽带。与愿意为城央绿洲贡献一份力量的爱心人士一起携手共进,让自然与城市实现“同频共振”,共同守护我们美好的家园。
人人享有美好的社会
EVERYONE ENJOYS A GOOD SOCIETY